住建部等三部门进一步明确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要求 各地年度计划不搞“一刀切”

       为扎实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既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惠民生扩内需,又推动城市更新和开发建设方式转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日前发出通知,进一步明确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要求,同时公布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衡量标准》。

  通知要求,各地确定年度改造计划应从当地实际出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层层下指标,不搞“一刀切”。严禁将不符合当地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对象范围条件的小区纳入改造计划。严禁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为名,随意拆除老建筑、搬迁居民、砍伐老树。

  各地确定改造计划不应超过当地资金筹措能力、组织实施能力,坚决防止财政资金大包大揽,坚决防止盲目举债铺摊子、增加政府隐性债务。各地应加快财政资金使用进度,摸清本地区待改造城镇老旧小区底数,建立改造项目储备库,提前谋划改造项目,统筹安排改造时序,变“钱等项目”为“项目等钱”。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中央补助资金应严格按有关规定使用,严禁截留、挪用。

“粤有文化·建筑粤美” 广东举办首届建筑文化宣传周

  12月28日,2021年广东省建筑文化宣传周启动仪式在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举行。这是首届广东省建筑文化宣传周。活动以“粤有文化·建筑粤美”为主题,旨在弘扬和传承岭南建筑文化,通过建筑文化专题展览、论坛、优秀作品交流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和分享广东历史文化保护、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等工作实施中的优秀建筑成果以及历史建筑活化利用典型案例,探讨建筑创新创作话题和前沿理念,激励为美好生活繁荣建筑创作,推动提升全社会建筑文化素养,提高建筑品质,促进全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广东深化工程造价改革 建设工程造价纠纷处理系统

     近日,广东省建设工程标准定额站组织召开了“广东省建设工程造价纠纷处理系统”(以下简称“纠纷系统”)总结会。据了解,纠纷系统以资源整合、共建共享、创新服务为重点,以信息化为支撑,自试运行到正式运行已历时两年多,是广东省深化工程造价改革的重要一笔。

  记者了解到,纠纷系统结合了互联网、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新技术,在原有传统模式上进行创新,将造价纠纷处理业务移至线上,突破了地域与时间的限制,实现了全省业务资源共享,省、地市站平台共建互通,使群众办事更方便,纠纷处理结果更专业。

  针对原有传统模式在申请调解阶段来电、来函、来访方式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上报案件可能存在人员专业水平掌握不够等增加造价管理部门不必要的工作量等情形,纠纷系统通过“线上申请、线下认证”双线管控的方式,统一申请表、规范认证要求、核实身份及资料,提质增效。同时,“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的运用,也解决了专家人数不足、地区分布不均、处理方式受限、权威性不强等问题,不仅在经办人接收时调用后台类似案件实现“同案同判”,还通过三重审核、全方位确认确保专业性。一案一码,随时随地在线可查,打破了原有传统模式看不到、追不着的僵局,全程留痕留迹。

  据悉,每一个纠纷案件均由专家组进行“福尔摩斯”式推演分析,不仅对合同条款、定额子目进行分析,还延伸到设计、施工规范的对照,每一份复函承载着专家组的智慧,是最重要的造价纠纷调解产品。复函通过广东省工程造价信息化平台和广东省建设工程标准定额站订阅号进行公开发布,全国造价行业人士都可以了解到广东省造价纠纷处理情况,通过研究复函内容,总结调解规则,运用到类似案例中,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同类案件纠纷。

  纠纷系统从试运行到正式运行,接收纠纷案件申请数量354件,认证通过纠纷案件数量195件,认证通过率55%;认证通过并已出具复函的纠纷案件数量117件,处理完成率60%。纠纷案件平均处理时长79天,较原有传统模式的3-6个月时间,实现大幅度的提效。

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驰援灾区抗震救灾

        2022年1月2日15时02分,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当地震感强烈。此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宁蒗县永宁乡,距宁蒗县城60公里、距丽江古城区110公里、距香格里拉市94公里、距昆明市368公里。丽江市宁蒗县、玉龙县震感强烈,迪庆州香格里拉市等地震感明显

       据介绍,地震发生后,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尹勇第一时间了解灾情、安排部署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抗震救灾工作。分管副厅长黄媛立即召开地震应急处置紧急会议,安排部署抗震救灾各项工作,带领由相关处室和省级专家队伍组成的15人工作指导组,赶赴灾区指导开展抗震救灾工作。丽江市政府启动地震应急二级响应,丽江市及宁蒗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第一时间响应,派出工作组和专家队伍及时赶赴灾区,开展震后房屋安全评估、市政设施排查抢修等抗震救灾工作。据当地初步统计,截至1月2日19时,地震共造成22人受伤,其中重伤2人、轻伤20人,均得到及时救治,无生命危险。

  目前,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投入专家及技术人员163人,全力以赴开展房屋建筑应急评估、市政基础设施排查、震害调查等应急抢险救援工作。截至2022年1月3日19时,累计完成120栋公共建筑物和681户、1103栋、5858间农村民房应急评估。

天津印发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细则(试行):避免大拆大建 保留历史遗存

       经天津市政府同意,市规划资源局近日印发《天津市老旧房屋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和城市更新规划、土地、调查登记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细化了有关规划、土地、调查登记管理的支持政策和业务流程。其中规定,本市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时应避免大拆大建,确保不拆除历史遗存、不砍老树。

  根据该细则,本市简化老旧房屋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和城市更新规划土地调查登记管理工作流程;开展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管理、建设项目规划管理、不动产登记管理等,压缩办理时间,提高服务效率;坚持“一片一策、一楼一案”,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实施方案编制阶段,老旧房屋改造提升和城市更新项目实施主体或相关权利人根据需要编制规划策划方案,纳入实施方案,体现公益属性,完善公共服务水平。规划策划方案中将明确拟补充完善的公益性设施,并按照资金综合平衡的方式确定经营性开发建设规模。社区公益性设施、公用设施、道路与交通设施等公益属性设施原则上与经营性开发建设同步开展、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我们坚持注重保护,延续历史文脉。以内涵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为路径,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方式,坚持‘留改拆’并举,以保留利用提升为主,加强修缮改造,注重提升功能,避免大拆大建,探索可持续更新模式,爱惜历史文化遗产,保留历史文化记忆,推动城市风貌特色不断改善。”市规划资源局工作人员表示。

五部门发布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计划提高建筑智能光伏应用水平

       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五部门日前联合发布《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要求提高建筑智能光伏应用水平。

  计划提出,到2025年,光伏行业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产业技术创新取得突破。新型高效太阳能电池量产化转换效率显著提升,形成完善的硅料、硅片、装备、材料、器件等配套能力。智能光伏产业生态体系建设基本完成,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水平逐步深化。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取得明显进展,智能光伏产品供应能力增强。在绿色工业、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农业、乡村振兴及其他新型领域应用规模逐步扩大,形成稳定的商业运营模式,有效满足多场景大规模应用需求。

  计划提出,要加快产业技术创新,开展智能光伏与建筑节能等领域相结合的交叉技术研究。同时,要发展智能光伏产品,构建适用于农村自有建筑物屋顶、城镇及建筑节能、生态化交通网络等的智能光伏多样化产品体系。要拓展智能光伏技术耦合,发展智能光伏直流系统,开展光伏储能直流耦合系统技术研究,拓展光伏直流建筑、太阳能路灯等直流负载应用。

  计划要求,在有条件的城镇和农村地区,统筹推进居民屋面智能光伏系统,鼓励新建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推广太阳能屋顶系统。开展以智能光伏系统为核心,以储能、建筑电力需求响应等新技术为载体的区域级光伏分布式应用示范。提高建筑智能光伏应用水平。积极开展光伏发电、储能、直流配电、柔性用电于一体的“光储直柔”建筑建设示范。

22项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课程上线 促进建筑工程领域标准技术创新

       为做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21年颁布的22项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的宣贯工作,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委托,全国市长研修学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干部学院)制作了22项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概要解读网络课程,每门网络课程包括规范的编制情况、主要内容及重点、创新点、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比情况等方面内容。

  为贯彻《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深化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改革,促进建筑工程领域标准技术创新,2021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此规范是工程建设活动的“底线”要求,具有“技术法规”性质,是我国工程建设标准规范体系的顶层设计,是专业技术人员必须遵守的专业技术法规。

  据了解,22项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概要解读网络课程已在“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在线学习平台”正式上线,免费供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学习,有关规范的解读课程将作为相关注册执业人员继续教育课程。

“十四五”时期山西农村环境整治村庄将新增8万个

        近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对土壤、地下水、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出系统部署和具体安排。其中,包括到2025年,农村环境整治村庄数量新增8万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3%左右等。

  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规划》分两个阶段设置目标。到2025年,全国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巩固提升;农业面源污染得到初步管控,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到2035年,全国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农用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农业面源污染得到遏制,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得到完善,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记者 刘毅、寇江泽 《人民日报 》( 2022年01月06日 14 版)

水利部印发《“十四五”时期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实施方案》 到2025年建设一批国家水网骨干工程

        记者1月5日从水利部获悉,近日,水利部印发《关于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水利部办公厅印发《“十四五”时期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了加快推进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建设的主要目标,重点围绕完善水资源优化配置体系,系统部署各项任务措施。

  《指导意见》要求,到2025年,建设一批国家水网骨干工程,有序实施省市县水网建设,着力补齐水资源配置、城乡供水、防洪排涝、水生态保护、水网智慧化等短板和薄弱环节,水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在完善水资源优化配置体系方面,建成一批重大引调水和重点水源工程,新增供水能力290亿立方米,水资源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适应性明显增强;城乡供水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8%;大中型灌区灌排骨干工程体系逐步完善,新增、恢复有效灌溉面积1500万亩;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精细化调度水平有效提升。

  《指导意见》提出了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的主要任务:一是加强统筹谋划,做好顶层设计,包括科学谋划国家水网总体布局、协同推进四级水网建设。二是推进水网主骨架大动脉建设,构建国家水网之“纲”,包括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加快实施重大引调水工程。三是完善区域水网工程布局,织密国家水网之“目”,包括加快构建配套衔接的区域水资源配置工程体系、因地制宜完善农村供水工程网络、加强现有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改造、积极新建一批现代化灌区。四是加强重点调蓄工程挖潜和建设,打牢国家水网之“结”,包括充分挖掘现有调蓄工程供水潜力、加快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加强战略储备水源建设。五是提高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包括加强工程建设管理、推进工程智慧化建设、增强科技支撑能力、提高运行调度水平、健全运行管理机制。《指导意见》还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加快前期工作、强化资金保障、开展监督考核等四项保障措施。

  与《指导意见》相配套,水利部办公厅面向相关司局和直属单位印发了《实施方案》,将《指导意见》提出的任务进一步细化实化为59项具体措施,并分别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

海口2022年计划筹集100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

       1月6日,记者从海口市保障性租赁住房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今年海口市计划筹集100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为了推进海口全市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进程,连日来,住建部门向四个区、重点园区、企业、金融机构、高校等宣讲保障性租赁住房政策。

  保障性租赁住房主要为解决“青年人买不起房又租不到好房”的问题,是实现群众安居宜居的重要措施。1月5日,在海口市住建局举办的政策解读会现场,来自省住建厅的工作人员从政策针对的群体、土地政策支持、审批程序等方面介绍了政策的重点内容。市税务局的工作人员介绍了保障性租赁住房税收优惠政策;中国建设银行海南分行的负责人讲解了针对保障性租赁住房的金融信贷政策。现场来自重点园区和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对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对一些政策难点疑点进行了咨询。

  数据显示,2020年海口全市城市平均住房房租水平约为217.65元/平方米/年,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处于较低水平。根据人口普查数据推算,“十四五”期间,海口市有近2.7万人有租住保障性租赁住房需求。按人均保障面积11平方米、每套面积70平方米测算,需建设筹集约4242套保障性租赁住房,保障群众安居。

  记者了解到,海口市将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应量,在科研院所、学校、医院等企事业单位集中的片区,通过盘活存量闲置土地和房屋、拆除危旧房重建等方式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省级重点产业园区,通过利用产业园区配套用地、园区周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建设集中式保障性租赁住房。通过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满足青年人、园区产业人才的住房需求和产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实现产城融合、职住平衡,有利于吸引和留住外来人才。

  海口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海口市将建设筹集470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作为“十四五”发展目标,其中2022年计划筹集1000套、2023年计划筹集1200套、2024年计划筹集1200套、2025年计划筹集1300套。(南海网)

(来源:网络文章汇编,享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