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 共 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下文称“《意见》”)正式发布。《意见》提出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强化标准验证、实施、监督,健全现代流通、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第五代移动通信(5G)、物联网、储能等领域标准体系。深入开展人工智能社会实验,推动制定智能社会治理相关标准。推动统一智能家居、安防等领域标准,探索建立智能设备标识制度。加快制定面部识别、指静脉、虹膜等智能化识别系统的全国统一标准和安全规范。促进内外资企业公平参与我国标准化工作,提高标准制定修订的透明度和开放度。开展标准、计量等国际交流合作。加强标准必要专利国际化建设,积极参与并推动国际知识产权规则形成。

为何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要建立健全人工智能等行业相关标准?怎么看待当前行业标准现状?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标准建设?

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不统一”、“不规范”、“不畅通”的问题依然存在。《意见》中多处指出,要建立统一平台体系的标准和方式,加快培育统一的技术和数据市场,实行统一规划,强化统一管理。因此,加强顶层设计,管理部门、企业等参与者通力合作,建设统一的技术和应用标准,对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十分必要。

以人工智能细分赛道生物识别领域为例,在应用中,不同地域、不同单位组织甚至不同部门间,依旧存在“数据孤岛”、平台重复建设等问题,技术标准有待统一,应用壁垒需破除,合规数据亟需保护。加快制定基础共性标准,将生物识别应用的技术要求、接口规范、采集规范、通用规范、图像数据等方面进行统一化、标准化,为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提供技术规范支持和行为参照依据,才能更好地认识与应用人工智能,形成标准引领人工智能产业全面规范化的新格局,促进产业升级,带动经济发展,提升技术水平,保证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我国人工智能标准化发展为何尚未完备健全?

我国人工智能标准化的工作在技术上起步较晚,但在国家的重视与大力支持下,标准化工作已有条不紊展开。人工智能涉及领域众多,标准化工作繁杂,各类相关标准并未研制齐备,标准体系尚不健全等问题,都存在于目前我国的人工智能产业标准化工作中。

对于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标准化发展在生物特征识别、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等都是行业热点,许多标准组织都有进行相关标准制定,尤其是头部企业的参与,更促进了标准竞争,难免会造成标准制定重复、标准冲突、基础标准的差异性、标准实施落地困难等问题,有待相关管理组织制定规则进一步协调,明晰人工智能标准化组织在人工智能领域标准化的工作边界。

与此同时,我国的人工智能标准化建设仍在进行阶段,覆盖面不够广,仍待发展与完善人工智能相关标准。还需更多标准化组织与人工智能领域的研发机构、企业等参与到标准化工作中,强化交流,统一认知。

以《意见》为纲如何进行前瞻性标准建设?

针对这样的行业标准现状,基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需求,国家要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印发的《意见》给出了行业发展的方向,具体落实还要逐步进行。例如:“ 推动统一智能家居、安防等领域标准,探索建立智能设备标识制度。”“设备标识”就像我们每个人拥有的身份证一样,代表唯一品牌、质量,便于市场互通、互认、互用。

“ 加快制定面部识别、指静脉、虹膜等智能化识别系统的全国统一标准和安全规范”。《意见》专门提到了“安全规范”,说明信息安全越来越重要,民众越来越关注,有关伦理道德、安全方面的人工智能标准如果滞后于技术的发展,则更容易引发社会争议,应更重视此方面标准的制修订。

企业如何提高产业标准化建设意识?

当前人工智能产业标准普遍被我国企业所忽视,大部分企业只是遵照已有标准,并无主动制定标准或参与标准化相关活动的意识。事实上,产业标准化和标准在规范生产、提高效率、保证质量等方面作用显著,企业可因标准化的发展在竞争中获得技术优势,进而在市场中也占有一定优势。让更多的企业充分认识到标准化的意义与作用,让标准化扎根企业发展。

相信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需求和要求下,人工智能技术的标准研制工作将迎来新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标准将在基本通用、道德与安全隐私等各个环节中发挥主导地位,助力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带动人工智能行业规模化发展,最终助力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

(来源:网络文章整理编辑,分享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