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部分城市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放宽

9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通知,决定阶段性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符合条件的城市政府,可自主决定在2022年年底前阶段性维持、下调或取消当地新发放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

这一政策措施的出台,有利于支持城市政府“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在当地政策范围内,银行和客户可协商确定具体的新发放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水平,有利于减少居民利息支出,更好地支持刚性住房需求。

具体来看,一是对于2022年6-8月份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同比均连续下降的城市,在2022年年底前,阶段性放宽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按现行规定执行。

二是按照“因城施策”原则,符合上述条件的城市政府可根据当地房地产市场形势变化及调控要求,自主决定阶段性维持、下调或取消当地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人民银行、银保监会派出机构指导省级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配合实施。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署近期安全生产重点工作

9月26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安委会主任倪虹主持会议并讲话,副部长姜万荣、张小宏,总工程师李如生,总经济师杨保军,部安委会成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会议要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李克强总理批示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要警钟长鸣、建好机制、完善体制、运用科技、尽心尽责、担当作为,切实提高防范、处置和救援能力,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

会议强调,要充分认识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聚焦重点领域,在“严、实、细”上下功夫,切实做好保安全、护稳定各项工作。一是结合国务院安委会开展的全国安全生产大检查“回头看”,紧盯易造成群死群伤的重大风险,对于不放心的薄弱地区、部位和环节开展督导检查,推动盲区漏洞覆盖到位、问题隐患整改到位。二是加强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城镇燃气安全排查整治、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产治理行动的工作调度,充分发挥行业监管责任和地方主体责任合力,推动各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三是切实做好城市保供各项工作,督促供热、供水、排水和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专业经营单位加强设施设备运行安全的巡查与维护,确保设施设备安全运行,做好城市公园、动物园等场所安全隐患排查。四是扎实做好防灾救灾和应急准备,加强与气象、应急、地震等部门联系,密切关注极端天气和地震等灾害,发生事故灾害后,第一时间应对处置,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工程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建筑业全行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精神,推动科技创新力度持续加大,质量效益不断提高,为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并以一座座超级工程,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建造”高质量发展成就。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推进建筑业自上而下全面改革,行业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造方式得以推广,绿色建筑发展如火如荼,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咨询、建筑师负责制落地,工程建设标准、工程造价改革持续推进,建筑市场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建筑产业现代化技术体系基本成熟,形成了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关键核心技术和成套技术,夯实了工程质量安全基础,建筑业的建造能力和水平突飞猛进。

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VR/AR(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崛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推进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加快建造方式转变,全面提升建筑业发展的科技含量,推动建筑业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助力“质量强国”建设。

如今,在世界桥梁排行榜上,各类型桥梁前十名中超过半数都是中国桥梁,珊瑚礁、地震带、强台风……众多“建桥禁区”的建设难题先后被攻克;我国“高、深、大、难”工程质量技术水平已位居世界前列,BIM、绿色建造、装配式建筑等先进适用技术得到大力推广,工程建设工业化、信息化、绿色化技术水平明显提升,科技创新彰显出“中国建造”的品牌实力,“中国建造”成为了质量安全的“代名词”。

中国高质量建造工程享誉海外

近年来,本着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的目标,一大批以中国标准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在海外加速推进,高质量共建的“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持续涌现。

由中国公司承建的“乌兹别克斯坦卡姆奇克隧道”项目,工程主体采用中国标准。项目通过精心组织设计、科研攻关,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提前3个月完成隧道洞通。2016年习近平主席访问乌兹别克斯坦期间,与总统卡里莫夫共同出席了隧道通车仪式。这一标志性工程,结束了乌兹别克斯坦东部经济区与首都经济圈不通铁路的历史。工程通车以来运营良好,综合效益显著,在国际上彰显了“中国技术、中国速度、中国质量、中国智慧”,被誉为“一带一路”上的奇迹。

随着建筑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大,这样的奇迹,在“一带一路”沿线持续上演。商务部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已达1549亿美元,较2012年增长32.8%;新签合同额达2585亿美元,较2012年增长65.2%,“中国建造”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经过近10年的发展,我国建筑业“走出去”已从最初单一的劳务输出转向施工总承包、海外并购、海外置业、融投资带动总承包、联合体+股权投资+承包、联合体+股权合作+承包+运营等多元化模式,承揽工程结构呈现多元化、多专业方向发展态势。对外承包工程的规模不断增大、技术含量逐渐增加,地域范围从主要在中东、非洲、东南亚等地区发展到全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均为东道国提供超过70万个就业岗位,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来源:网络文章整理编辑,分享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