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榆高速公路是《山西省高速公路网调整规划》中“3纵12横12环”中第七横的重要一段,是省重点工程、晋中市“一号工程”,市委、市政府倾注了大量心血,为项目快速推进创造了良好条件。它的建成将对山西和晋中进一步加强与京津冀协作联动发展提供重要交通支撑,对推进山西中部城市群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作为山西省公路智慧建设示范项目和BIM技术应用示范工程,昔榆高速肩负着交通强省信息化建设落地和数字化转型探索的重任。针对高速沿线地质结构复杂、质量要求高、作业难度大的特点,昔榆高速通过信息化手段全方位赋能公路建设,积极开发构建起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可视化的智慧建设管理平台,确保工程建设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推进。

  智慧“黑科技”全方位保障项目推进
  走进昔榆高速智慧建设管理中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LED大屏幕。屏幕上数十个小屏幕对应着工地上重点管理区域,工人们忙碌的身影、飞舞的焊花、矗立的塔吊……一切尽收眼底。
  按照“管理建在制度上、制度建在流程上、流程建在权限上、权限建在平台上、平台建在数据上”原则,昔榆高速创新“一站式解决、三级管控、全业务管理链条”的管理模式。以全面提升管理为目标,坚持“智慧建造、品质昔榆”的全寿命周期工作理念,运用5G+,互联网、大数据、BIM+GIS等技术,打造了项目数字化管理平台。
  通过实施一体化战略,打通了平台上各系统的数据壁垒,实现了关键数据一键抓取,原始数据自动采集、实时上传,结合电子档案资料的上线运行,有效解决了试验数据、原材料数据传统录入环节普遍存在的工作量大、不及时、准确性不高等问题,更加精准发现主要矛盾、问题和任务,及时向各归口职能部门和分管领导推送,向前辐射业务,向后决策延伸,进行重点跟踪和处治排除。实现信息化业务“一条线”、管理“一张网”,做到人人有责任、事事有人管、层层抓落实。
  “决策驾驶舱目前可对9个方面69项主要指标进行集中呈现,各项数据全部经过自动分析计算,并实时更新。质量、安全方面预警的问题一经发现,管理中心马上启动联动机制,进行重点跟踪和处治排除。”工作人员介绍说,智慧建设管理平台的实施内容,涵盖了人、机、材、安全、质量等环节,管理人员通过电脑、手机端,可以随时查看工人现场施工状态和各项设备参数,在后台便能对人员进行管理,实现了现场数字化、数据网络化、管理智慧化。
  在昔榆高速LJ11标项目部三集中智慧场站,一辆碎石供料车正缓缓驶向磅站(智能化称重收料系统)。物料车进入拍摄范围,系统将车牌号、车型、进场站时间等数据传输给电脑,工作人员的手机上会实时显示出材料碎石、规格石灰岩,以及毛重、进场时间等磅单信息。
  结束称重,司机师傅将供料车开进混凝土拌和站,卸完料后,重返磅站称重。一张清晰的物资收料单就此形成,并附有专属防伪的二维码。系统通过自动抓拍车辆进出场照片、实时上传、实时录像,杜绝重复称重、地磅作弊等人为漏洞。而物资实物收发全程留痕,数据永久留存,便于追溯查询,已生成的数据不能人为更改,防止了暗箱操作和各类纠纷,实现了动态化、精细化的物料管理。同时全程自动化,无人为因素,代替了手工开票,业务透明化、阳光化,避免了与供应商重复核对账务的流程,节省了大量时间。各级管理层通过平台端或手机APP,实时掌握各项目实物量数据,自动汇总生成报表台账,改变了以往层层上报的方式。
  在昔榆高速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项目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手机对质量、安全、进度、变更、物料、成本进行实时管理,管理信息直接进行云端存储,管理痕迹实时可见,记录永久保存。“我们把所有问题都‘晾晒’在系统中。”工作人员解释说,管理人员用APP将现场存在的隐患拍照或者录视频上传到平台,同时支持全员参与安全工作,对施工生产中的人、物、环境的行为与状态进行管理。通过“事前预防”“事中控制”的方式杜绝事故的发生,让现场安全和质量管理模式更加规范。

  智慧工程让施工更安全
  施工建设,安全永远排第一位。“请佩戴安全帽再进入工地!”监控屏幕上,一名没有佩戴安全帽的工人被拦了下来。工人们进入施工现场,都要通过闸机,扫描确定信息无误后进入工地。闸机设备不仅可以完成传统的识别出入证信息工作,还可以自动进行安全着装检查、联网核查实现脸部成像和身份真伪甄别。
  在人脸识别系统上,工人的姓名、年龄、工种、照片、入场时间等个人信息,一目了然。通过它,不仅可以杜绝无关人员进入工地,还能记录人员的进出时间、数量、工种等数据,为项目考勤、人员配置等提供依据。
  而工人施工佩戴的智能安全帽价格不菲,有16种功能,可进行人员定位、语音通话、行为识别、人脸识别,还能发出登高报警、跌落报警、危险救援等信号。工人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或人身意外,会第一时间发出救援信号。
  在施工现场,随处可见的摄像头,牢牢地盯着现场的每一个角落。这些摄像头充当着管理者的“眼睛”,对主要作业面工序和安全文明施工进行全方位监控,如果发现问题,管理人员会立马联系当事人整改。同时,管理人员手机上安装了APP,在进行巡检时,如果有人违规操作,只需带上手机现场拍摄照片,通过APP 输入整改内容,明确整改负责人、整改要求和期限,即可自动生成整改单据。
  “我们在所有的机械设备内都安装了安全监控设备,对机械设备运行状态实时监控,如有操作不当、机器故障等问题,传感器会及时发出报警。”工作人员介绍说,安全监控设备能够高效率地实现实时监控与预警报警、数据远传、平台集中监控与管理功能,并在违章操作发生预警的同时,自动终止机械设备运行,有效减少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全线安装252路视频监控,用于接收重点作业点的信息,监控及记录各作业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及时掌握工程进度、质量、安全、环保、文明施工等信息。
  在梁场、钢筋加工场等区域,安装45路智能摄像头,若施工现场出现异常或事故情况,可实现快速反应,进行辅助调度。
  隧道施工现场,融合视频监控、安全步距、环境监测等功能模块,实现隧道内关键信息的实时监测、自动预警。
  为施工人员配发智能安全帽,对施工人员进行精准定位,同时可实现视频实时传输、语音对讲及SOS报警,保障隧道施工安全落地……
  从传统施工中被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到如今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BIM+智慧工地”实现了对施工现场人、机、料、法、环的全面监控与分析,为昔榆高速建设装上了“智慧大脑”,助力工程建设“零事故”、工程质量“零返工”目标的实现。

  智慧工程让工程质量有保障
  “为保证工程质量,我们在智慧工程采用了BIM技术。”工作人员介绍说,该技术使施工管理人员及操作工人能更加直观地掌握正确的施工工艺流程,提前了解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
  BIM即“建筑信息模型”,是以建筑工程各项信息为基础,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建立的三维建筑模型。它是从传统施工中被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到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转变过程。通过BIM模型,结合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以实现在进度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过程中,现场信息与BIM模型数据的实时关联。当有影响工程管理的风险出现时,平台会发出报警,提醒相关人员及时处理。
  同时,利用智慧工程质量检测监管子系统,可以对检测数据、检测报告进行大数据分析,并对检测行为实施过程监管。在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扫描报告二维码,即可查询原始报告信息、报告修改过程信息、样品取样信息、见证人员姓名和时间节点等信息。通过实时信息上传、现场试件和取样人员拍照录入系统及二维码电子扫描等方式,解决了传统建筑原材料见证送样中试件弄虚作假、不规范等问题,进一步保证了工程质量,提高了施工管理水平。
  大数据、智能化、BIM等集成应用与施工现场深度融合,让工地“聪明”了起来,“看”得到违规行为。通过打造数字管理平台,实行智慧管控,昔榆高速实现了“六提升”。一是人员管理提升,对施工一线人员实时定位、实时监控;二是机械设备管理提升,对机械设备定位、运行轨迹、运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动态监控,并对设备异常情况进行预警;三是材料管理提升,从材料进场、检测、使用等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追踪索源,对地磅数据远程动态监管;四是工艺管理方面,工程信息实时调阅,质保资料在线填报、评定、签字审批、流转,隐蔽性工程追踪索源;五是试验检测管理提升,力学设备原始试验数据自动采集、实时上传,样品取样地理位置影像和试件可溯源;六是施工环境管理提升,在线监测噪声、扬尘、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环境监测预警能力有效提高。

   (来源:网络文章整理编辑,分享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