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智慧城市的市场规模逐年增长,正逐步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但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历程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以下几方面的主要问题相对较为普遍地存在于我国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

贪大求全:在智慧城市设计与建设的过程中,有些地方政府没有结合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目标,选择与之匹配的合理的智慧城市建设目标、规模、项目和技术路线,单纯追求大而全,于是在有限的时间和资金条件下,相当一部分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没有取得预期效果。

千城一面:在智慧城市设计与建设的过程中,有的地方政府不注重考虑城市自身的特色优势以及经济建设、民生建设和生态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和实际状况,而是一味照抄先进城市和示范城市的经验和做法,从而大大降低了智慧城市建设应该取得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华而不实:有的地方政府在智慧城市的设计与建设过程中不大注重实际效益,而是片面追求表面功夫。例如,有的城市到处都是摄像头和大屏展示,但却不大追求数据感知的质量、完整性和数据的整合共享,让大量的数据只停留在大屏展示的初始阶段,并没有对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数据开放平台,让相关领域专家和企业通过智慧分析、智慧计算和智慧运行得出具有指导意义的结论分析,从而导致数据难以真正在城市的智慧运行和智慧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重硬轻软:有的地方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舍得在硬件上投资,但是却不重视把项目资金用于采购软件,开放数据让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数据分析、智慧计算、构建模型软件,从而让采集到的数据真正在智慧城市的民生建设、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中发挥作用。实际上,硬件的生命周期相对较短,不注重软件投入、不注重数据应用,若干年后,一批硬件可能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就报废了。这一困境如得不到有效解决,不仅让智慧城市建设事倍功半,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也会造成智慧城市建设的投入产出效益低下。

独角唱戏:目前,我国大多数智慧城市建设都以政府投入为主,这在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城市)阶段有一定的优越性,避免了数据多头采集,造成数据孤岛、资源浪费。然而,一旦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一定要建立完善的数据开放和管理体系,要形成政府引导、全民参与、政企合作的多方共建生态。这不仅可以带动城市的数据产业、数字经济的发展,还能发挥各个不同领域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将数据真正利用起来,在城市智慧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来源:网络文章整理编辑,分享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