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环球度假区隔六环望去,一排排整洁的装配式安置房矗立在张家湾古镇西南侧。日前,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成,城市副中心在施体量最大的民生工程——六小村安置房项目率先实现四标段工程主体结构全面封顶,建成后将提供近5400套安置房,圆百姓“安居梦”。

  六小村安置房项目位于张家湾古镇西南侧,棚改范围涉及立禅庵村、张湾镇村、宽街村、施园村、唐小庄村、南许场村等,建设用地面积约24.33公顷,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为53.4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为34.9万平方米,与北京环球度假区隔六环相望。其中,北京建工承建该项目四标段工程,总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地上15万平方米,地下10万平方米,共有17栋建筑,装配率达60%。

  在施工现场了解到,工人们正在不同作业面同时开展二次结构、回填土、机电施工等施工工序,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北京建工通州六小村安置房四标段项目经理王崇介绍,为了确保按照时间节点完成主体结构施工,项目部科学部署,把各项工作精确到每一天,实行日分析、日调度、日总结制度,以‘每日事,每日毕’的态度,将问题解决在萌芽。面对工期紧、人员车辆及构件生产协调等难点,项目部还协调管理人员到构件厂驻场3个月,严格把控构件质量,加快推进构件生产,确保构件产得出、供得上、送得快。

  为了保证住宅楼建设品质,创新技术和工法成为了施工团队谈论最多的词汇,也是加快建设进度的关键因素。“说到创新,装配式叠合板后浇缝的施工,可谓是发挥了群体智慧。”项目技术总工刘晟源说,装配式叠合板后浇缝宽度达30厘米,是装配式水平构件受力钢筋锚固的重点部位,其施工质量与外观直接影响到结构安全与后续装修美观度。施工前期,项目部采用的是传统常规支撑体系与木模板施工叠合板后浇缝,出现了叠合板后浇缝涨模、跑浆等质量通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项目部集思广益,创新提出了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后浇缝密拼节点结构制造技术,通过使用现场钢筋废料自行加工吊模支架,改变部分双向板为密拼,在确保施工质量、增强装修美观性的同时,还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周转材料的使用效率。

  此外,由于工程属于超长超宽混凝土结构,设计后浇带较多,施工中结构封闭时间长,渗漏风险大。项目部施工管理、技术质量协同联动,大胆提出采用跳仓法施工,既较好地避免了混凝土温差及干缩作用,消减温度伸缩应力,更能有效控制裂缝,尽早封闭结构提升抗渗性能,节约工期长达25天。

  “我们还创建了装配式智能建造职工创新工作室,依托该平台进一步融入BIM技术,围绕装配式构件标准化、加强不同专业协同性、压缩和优化涉及环节等领域,并借助集团公司‘双总工’科技人才配备优势,推动智能建造加速落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刘晟源介绍,项目建设过程中,从基础建模、深化设计、碰撞检测,到施工推演、数字化样板、多专业协同深化设计,处处都能看到BIM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比如通过BIM建模,进行图形碰撞检查,在管线排布时,提前发现了机电专业与土建专业冲突之处,把问题第一时间反馈设计并进行优化,降低对施工进度带来的不利影响。经综合测算,BIM可带来的工期节约额约为5%-10%,成本节约额约为1%-1.5%。

  值得一提的是,施工现场还摆放着VR虚拟样板展示台与各种二维码。项目部结合BIM技术应用,通过“BIM+VR”技术拓展应用,丰富了施工现场样板展示与交底方式,施工人员通过虚拟样板展示台以及手机扫码,即可沉浸式感受工程各节点样板展示与作业交底。

  据了解,截至目前,该项目四标段已顺利完成主体结构全面封顶,下一步将向交付使用全力冲刺。待该工程竣工验收后,可提供近5400套安置房,与之同期交付的还有幼儿园、社区服务中心及相关配套,进一步满足百姓生活需要。

  (来源:网络文章整理编辑,分享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