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产业是以数据生成、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服务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信部近日发布《“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下称《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的总体目标,将成为大数据产业未来发展的基础。作为大数据新基建的主要力量,运营商不但积极为各行业提供网络基础,同时还以应用能力等创造数字经济新价值。 

大数据产业是发展数字经济的基础 

发展数字经济,大数据产业是基础,是主体,是根本。“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关键时期,这就对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规划》提出,要落实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大数据通用技术水平,强化自主基础软硬件支撑能力,推动自主开源框架、组件和工具的研发。要适度超前布局数字基础设施,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推进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建设。 

《规划》提出要开展数据价值评估,发展数据资产评估、登记结算等数据要素市场运营体系,探索数据交易模式,加快数据汇聚、处理、流动、治理和价值转化,促进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等内容。 

《规划》还提出要在原材料、装备制造等4个工业领域率先实施大数据价值提升行动,在通信、金融等12个行业开展大数据开发利用行动,不断提升产业供给能力和行业赋能效应。 

“十三五”大数据规模超万亿 

大数据产业是以数据生成、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服务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激活数据要素潜能的关键支撑,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引擎。“十三五”时期,中国大数据产业快速起步,据测算,大数据产业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0%,2020年超过1万亿元,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与此同时,我国大数据产业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全社会对大数据认识参差不齐,相当比例的企业、部门、人员缺乏“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大数据思维,导致数据价值难以充分释放。大数据产业发展也面临着突出的人才短板。大数据技术人才不足,复合型人才更稀缺,严重制约着产业发展进程。 

《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的总体目标,到2025年,大数据产业测算规模突破3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在25%左右。要求创新力强、附加值高、自主可控的现代化大数据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并驾齐驱 

工业和信息化部同时印发了《“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明确到2025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软件业务收入突破14万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综合竞争力实现新的跃升,业务收入从2015年的4.28万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8.16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3.8%,占信息产业比重从2015年的28%增长到2020年的40%。软件信息服务消费在信息消费中占比超过50%。 

在创新体系方面,“十三五”时期,操作系统、数据库、办公软件等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百强企业收入占全行业比重超过25%,收入超千亿的企业达10家,2家企业跻身全球企业市值前十强。谢少锋介绍,根据此规划,到2025年将制定125项重点领域国家标准,工业APP突破100万个,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建设2-3个有国际影响力的开源社区,高水平建成20家中国软件名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