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我们在不同行业20家企业、不同客户13位企业家进行深度拜访过程中发现,这些企业在经营和管理方面的痛惊人的一致

本文大致归纳出,百亿以内的企业大概率会面临的十大共性问题:经营四大痛+管理六大痛。

一、经营四大痛

首先是企业经营方面的问题汇总,战略计划明明制定的非常清晰,为什么经营过程还是会出现种种问题?目标不达预期,质量不高,成本高,投诉多。

挑战一  经营结果未达预期

(1)原计划的经营目标没完成。

(2)去年同比,增长未达预期。

(3)没跑赢行业大盘和标杆对手。

比如,有家乔诺辅导的2C企业,经营目标有顺利完成,已达104%,过完年预计可达到110%。

表面上看,经营结果非常不错,但是打开数据横向对比,会发现这家企业增长率在24.38%,与行业标杆企业45-55%%的增长率,还是存在明显差距。完全没有跑赢大盘和竞对。

挑战二  经营质量不高

(1)营销方面。主要营收都来源于中小微客户,战略大客户占比低。

(2)产品方面。内部定位爆款的主力产品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大量中低端产品构成企业的主要营收,而且都是通过价格战达成的经营目标。

还是以上家2C企业为例,他的主打爆款产品占全公司营收的30.18%,但这款产品科技含量极低,并且售价深受市场影响,产品完全无法掌握定价权的情况下,却占据公司主要营收。

由此可以看出,这家企业低端产品集中度过高,新品和爆品的打造缺少产品梯队,暴露出这家企业品类结构不健康,高端产品缺失,低端产品身陷价格厮杀。

企业如何找出自己的差距?横向对比。

对比标杆企业占比84.52%的高端爆款,市场份额遥遥领先,产品定价权完全把握在标杆企业自己手中。经营质量形成鲜明对比和巨大差距,可见这家企业经营质量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改善空间巨大。

挑战三  经营成本费用高、利润低

由于原材料的上涨,以及各种各样的费用管控效果不好,成本、费用高。

哪怕经营目标达到预期,甚至跑赢了大盘和竞争对手;但打开一看,盈利在下滑。

挑战四  经营客户投诉交付事故频发,客户不满意

二、管理六大痛

往往所有经营问题的暴露,其根因都在于企业管理。而企业营销力、产品力、供应力、组织力等方面的薄弱,又是管理出现问题的根因,只有逐个打开,才能对着根因谈企业经营的解决方案。

挑战五  营销生产力弱

(1)营销网络布局的广度、深度不够。

对于To C的企业而言,体现在渠道终端数量不够、效率提升不够。对于To B的企业而言,体现在大客户开发的数量不够,大客户的份额占比不够。
这里以瑞幸咖啡为例,反过来看。当初遭遇财务危机时被诟病门店扩张太快,一致不被看好。但今年瑞幸的同比增长达106%,亏损持续下降,效率不断提升,在一二线城市的办公地点实现了密集的网络布局,完成了办公白领的全域覆盖。
星巴克开出5000家门店花了多久?瑞幸现在5644家全国门店帮助其度过了财务危机,这正是企业营销网络布局深度和广度达到之后,走上正增强回路的最佳案例。
(2)营销打法没有标准化、流程化。

(3)缺下一代产品的规划及布局

眼下的产品项目一个接一个,爆品不多的情况下,也缺乏提前规划和布局未来的意识,企业未来的产品竞争力如何不得而知?

挑战七 供应保障力不强

(1)销售打拼回来的订单,由于供应力不足导致交付不上。

(2)即使当时顺利交付,但供应保障力不足导致后期出现批量质量事故。

(3)或者完成所有交付后,核算发现成本没有竞争力,并未产生可观利润。

挑战八  企业内部协同困难

当谈到内部协同问题时,各部门纷纷诉苦。整体缺乏端到端拉通的全局组织与机制。

(1)销售说,在内部搞定产品研发和供应链比外部搞定客户还要难;宁愿通过降价和商务去拿订单。

(2)产品研发说,搞定采购和供应链以及营销都很难。

(3)采购供应链说,跟产品研发和营销的计划协同困难。

(4)职能平台部门说,跟业务部门沟通协同困难,都是临时需求,需要紧急响应。

挑战九  组织活力不强

(1)干部很多,但大都不承重。

公司的整体经营要求和压力,只有企业家一人承担,并没有传递到干部。

比如有些企业,负责区域营销的干部,只对财务结果负责,不对战略区域、战略渠道和战略客户负责,或者不对一些主力和战略产品销量负责。

再比如,产品研发的干部,只对项目进度、做出产品负责,不对产品的竞争力负责,不对做好产品负责,不对产品的商业成功负责,不对产品的端到端客户满意负责。

(2)缺干部,无人可用,干部成了制约发展的关键因素

大多企业都觉得无人可用:现有干部不给力,但是放眼望去,其他人更差;公司业务转型,内部没有合适干部担当,外聘成本和风险又很高。
比如有家企业,常年面临人才数量和质量短缺问题:干部缺乏危机感,从上往下对竞争对手不重视,产品技术竞争优势没有转化为市场占有率的胜势。
业务人员缺乏拓展能力和经营意识,错失市场机会。

干部人才老化,能力单一,业务思维同质化,难培养商业领袖型人才。干部标准不清晰,没有轮岗和干部成长路径,干部烟囱式,不流动,山头主义严重。

挑战十  考核激励的导向不清晰

以营销团队为例,很多企业还是一刀切的提成制,容易导向三个结果

(1)公司和主管对一线销售团队和员工失去掌控力。

(2)公司的战略几乎无法落地。比如说公司想打战略客户,想推战略产品,但由于提成导向不匹配,基本上在一线都落不下去。

(3)销售提成制导致躺赢和板结。

老销售躺在老客户、老产品上吃提成,公司战略导向的新客户、盐碱地无人开拓

奖金跟目标强相关,存在挑战高目标反而吃亏的现象,导致目标博弈;目标难完成则迅速踩刹车,做低今年销量也就是做低明年考核基数,导致公司当期增长业绩受损。

奖金只与销售回款和利润关联,员工只看眼前,不看长远,公司中长期战略目标无人承接。

研发只考核项目完成率,产品的商业成果无人负责。

缺乏利出一孔的激励机制设计,导致后台支撑部门隔岸观火

考核方式和战略目标脱钩,公司发展南辕北辙

所有管理方面的痛点,如营销没有生产,产品没有竞争力,供应没有保障力,内部协同困难,组织活力不足等等,全都指向同一个根因

——治理架构不清晰。

一方面,没有清晰的决策机制、流程和原则,几乎都是老板或者少数高管做决策。

另一方面,没有分层、分部门,没有清晰的授权、预算及管控的机制,权责利不对等。

往往,治理结构不清晰背后,都有一个身兼数职”的老板。

这类火车头类型的企业家,每天都有处理不完的问题,焦头烂额,忙得不可开交,最后却发现业绩和利润并不好看。

最后在反思复盘时,他们直观感受到,似乎只有自己努力,大家都不担责,不解决问题。殊不知,他的忙碌只在解决眼下业务问题,却没有去思考整个公司的治理结构

多数经营问题,最终都可以归因于内。治理架构不清晰,导致出现各种管理问题,而这些管理问题,又导致了经营问题。因此,一家企业,应该将能力建在组织管理上,而不是个人英雄身上。

(作者:周雷  分享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