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建筑峰会2022开幕,探索推进建筑业系统性数字化转型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落地关键之年。年初,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建筑业,如何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已成为建筑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7月21日,中国数字建筑峰会2022·城市峰会开幕式在广州召开。峰会以“系统性数字化 重塑企业发展力”为主题,开幕式设1个主论坛和7大专题论坛,通过专题演讲和圆桌对话形式,就新格局下数字化转型的发展前景,如何加快新技术与建筑业深度融合、全方位系统性开展数字化转型、重塑企业掌控力与拓展力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据了解,作为中国建筑行业的标志性年度盛会,中国数字建筑峰会已经成功举办13届。本届峰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国际智库、蓝迪国际智库、全联房地产商会、广东省建设工程标准定额站、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广东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广州市人民政府、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指导,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政府、广东省工程造价协会、广州交易集团有限公司协办。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蔡瀛,广东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数据要素工作专班组长韩朱旸为峰会致辞。会议由智建美住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裁穆洪星主持。

开幕式上,第十一届、十二届政协委员,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蓝迪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成员贾康就“建筑业如何抓住国家战略及政策红利”进行主题分享时指出,要在不确定性冲击之中把握确定性。新发展格局新在以“内循环为主体”的内外循环相互促进,内循环则需要更多依托本土市场的潜力释放发挥功能,这与城镇化和建筑业的发展空间密切相关。建筑业要“取势明道精术”,随国家战略乘势而上,争取政策红利。建筑业的创新发展,要随着制度创新打开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的潜力空间。数字化转型要专注数字经济产业化和产业经济数字化方向,在数字赋能建筑业升级发展方面作出更多努力。同时,新技术、新工艺、新建筑材料、新建筑模式的开发,应匹配国家政策措施的倾斜支持和相关的机制创新,也需要企业与政府管理部门更为积极地加强互动与沟通。

关注文章:http://www.jianzh.com/?p=5659

住建部发改委印发方案 2030年前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达到峰值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2030年前,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达到峰值。

方案提出,严格控制新建超高层建筑,一般不得新建超高层住宅。严格既有建筑拆除管理,不大规模、成片集中拆除现状建筑,城市更新单元(片区)或项目内拆除建筑面积原则上不应大于现状总建筑面积的20%。盘活存量房屋,减少各类空置房。

推广功能复合的混合街区,倡导居住、商业、无污染产业等混合布局。按照《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标准(试行)》配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活动空间,到203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完整居住社区覆盖率提高到60%以上。推进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社区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60%的城市社区先行达到创建要求。

方案指出,持续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星级绿色建筑占比达到30%以上,新建政府投资公益性公共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全部达到一星级以上。2030年前严寒、寒冷地区新建居住建筑本体达到83%节能要求,夏热冬冷、夏热冬暖、温和地区新建居住建筑本体达到75%节能要求,新建公共建筑本体达到78%节能要求。推动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鼓励建设零碳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

关注文章:http://www.jianzh.com/?p=5585

专家谈:《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实施方案(2022~2025年)》

燃气安全关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国内多地发生燃气爆炸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仅今年6月,长沙、呼和浩特、沈阳等地就连续发生多起燃气爆炸事故,造成6人死亡、72人受伤。

燃气安全问题,再次引起社会各界关注。

“目前,一大批城市燃气、供水、供热、排水等管道设施集中进入老化期,导致燃气泄漏、管道爆裂、马路塌陷等事故频发多发。”中国城市燃气协会燃气安全管理工作委员会主任张万忠介绍说,比如,2021年6月13日发生在湖北十堰的燃气爆炸事故,从事故的调查分析看,主要原因就是天然气管道严重腐蚀破裂。

燃气管道是重要基础民生设施。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全国城镇燃气使用规模增长迅猛,用气人口已经超过6.67亿人,城镇燃气使用普及率达97.87%,燃气管道因而被称为城市“生命线”。

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我国用气历史经历了煤制气时代、煤制气转换天然气时代,到现在的天然气快速发展时期,在这个过程中建设的燃气管网设施很多已达二三十年以上,已到老化周期。

“通常情况下,运营超过20年的燃气管道存在安全隐患的概率较大;不满20年的,如遇环境条件差、维护不当等情形,同样可能存在安全隐患。”中国城市燃气协会燃气安全管理工作委员会专家李春青介绍说,当时建设的燃气管网设施受设备、管材、防腐技术、规划条件、设计规范、技术能力等影响,建设标准比较低,在施工质量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缺陷和问题。在实际运行中,因燃气管道腐蚀导致燃气泄漏甚至发生爆炸的事故也较多。

据了解,近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大力推进城市燃气、供水、排水、供热等管道建设,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城市和县城燃气管道约105万公里,供水管道约127万公里,排水管道约102万公里,供热管道约48万公里。初步统计,其中已有近10万公里管道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老化。

关注文章:http://www.jianzh.com/?p=5626

交通运输“超级数字工程”迎来最好的发展时机

当下,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愈发成熟。“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强调,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网联化,提升交通运输智慧发展水平。

由新技术引领的一个个“超级数字工程”正在交通运输行业落地开花。

智慧高速实现海量计算、实时并发

截至2020年底,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16万公里,居世界第一。2020年1月1日起,中国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全部取消,高速公路真正成为“一张网”。

全国智慧公路“一张网”,管理来自各地的海量高速车流和路费结算数据,还涉及省际高速费用结算,需要在极短时间内完成结算,不能算错1分钱,不能算迟1秒钟。

这背后是在线交易和实时数仓一体化解决方案,支持高并发大流量写入和海量数据实时分析的交易结算清分系统。此外融合多源交通数据,还可以精准识别在途车辆,通过路径拟合还原,构建起高速车流全息数字化。

广东高速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思源表示:“收费站特情处理原来需要5分钟,现在只需10秒钟。”

对社会公众而言,高速公路出行体验正变得更加舒适、安全。从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高速公路南线出发,90分钟左右即可到达宜宾市。一路上,气象传感器、高精摄像头、车联网设备、边缘计算设备等时不时出现在路侧;在后台,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贯穿于运营监测之中。去年底建成通车的成宜高速,从设计施工到管理运行,既有车与路的协同,更有智慧和服务的融合,以超前的理念规划出未来出行模式,正是“超级数字工程”的智慧高速缩影。

关注文章:http://www.jianzh.com/?p=5633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开征求意见 《城市供水和用水绩效评价标准》拟出台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2021年第一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及相关标准外文版计划的通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起草了国家标准《城市供水和用水绩效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于日前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2年8月16日。   

意见稿规定了城市供水和用水绩效评价的术语和定义、评价原则、基本规定、供水绩效评价、用水绩效评价、评价程序和技术要求,适用于供水单位的供水绩效评价以及居民小区、单位和企业等用水户的用水绩效评价。

意见稿明确,评价应以现行国家、行业和地方有关供水、用水和节水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等作为评价依据,明确评价的范围和边界、具体对象、报告期、实施准则与方法。评价内容应包括绩效指标、改进措施实施情况及效果等,应识别并提出绩效改进方案。评价采用的资料应真实、完整、具有代表性和时效性,数据处理和分析过程应可追溯、可验证、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供水绩效评价应以目标评价和过程评价为导向,对供水单位的供水效益和效率以及供水管理、技术和服务的实施和达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供水绩效评级周期应以至少一年的数据为依据,并向上回溯三年的数据。供水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可划分为目标指标和过程指标,目标指标为供水效率和效益指标,过程指标包括供水管理、技术和服务指标。供水绩效评价目标指标共计40分,过程指标共计60分。

关注文章:http://www.jianzh.com/?p=5655

中国数字建筑峰会2022开幕,探索推进建筑业系统性数字化转型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落地关键之年。年初,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建筑业,如何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已成为建筑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7月21日,中国数字建筑峰会2022·城市峰会开幕式在广州召开。峰会以“系统性数字化 重塑企业发展力”为主题,开幕式设1个主论坛和7大专题论坛,通过专题演讲和圆桌对话形式,就新格局下数字化转型的发展前景,如何加快新技术与建筑业深度融合、全方位系统性开展数字化转型、重塑企业掌控力与拓展力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据了解,作为中国建筑行业的标志性年度盛会,中国数字建筑峰会已经成功举办13届。本届峰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国际智库、蓝迪国际智库、全联房地产商会、广东省建设工程标准定额站、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广东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广州市人民政府、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指导,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政府、广东省工程造价协会、广州交易集团有限公司协办。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蔡瀛,广东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数据要素工作专班组长韩朱旸为峰会致辞。会议由智建美住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裁穆洪星主持。

开幕式上,第十一届、十二届政协委员,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蓝迪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成员贾康就“建筑业如何抓住国家战略及政策红利”进行主题分享时指出,要在不确定性冲击之中把握确定性。新发展格局新在以“内循环为主体”的内外循环相互促进,内循环则需要更多依托本土市场的潜力释放发挥功能,这与城镇化和建筑业的发展空间密切相关。建筑业要“取势明道精术”,随国家战略乘势而上,争取政策红利。建筑业的创新发展,要随着制度创新打开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的潜力空间。数字化转型要专注数字经济产业化和产业经济数字化方向,在数字赋能建筑业升级发展方面作出更多努力。同时,新技术、新工艺、新建筑材料、新建筑模式的开发,应匹配国家政策措施的倾斜支持和相关的机制创新,也需要企业与政府管理部门更为积极地加强互动与沟通。

关注文章:http://www.jianzh.com/?p=5659

(来源:网络文章整理编辑,分享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