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已全面融入45个国民经济大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日益加大。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说,需要进一步加强工业互联网发展统筹协调力度,推动工业互联网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余晓晖委员认为,工业互联网带动传统工业体系变革的作用逐步显现。根据调研情况看,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企业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16.3%,有83%的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后生产经营效率提升。同时,工业互联网引领技术产业换道超车取得积极进展,为我国工业网络、自动化、工业软件、工业大数据等创新突破开辟了新空间。

  不过,工业互联网赋能实体经济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发挥。余晓晖委员说,目前工业互联网在各行业的融合应用范围与深度不一,需要通过实践进一步解决标准化方案与个性化需求之间的矛盾。同时,我国在工业互联网、5G等领域发展处于全球并跑、部分领跑,许多方面无先例可循,相应制度、标准和安全体系不仅需要超前布局,还要加强跨部门、跨系统协同力度,凝聚更强合力。

  《关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提出,加快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等多项具体举措。

  “工业互联网是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路径,需要进一步促进其规模发展,加强发展统筹协调力度,在发力重点和战略任务上实现最大综合效益。余晓晖委员建议,持续加大基础设施体系化建设力度,加大网络、标识、平台、安全一体化建设支持力度,夯实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基础设施能力,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余晓晖委员还建议,在深化工业互联网在制造行业应用的同时,加快向矿山、能源、医疗、交通、物流等行业和安全生产、应急保障、质量追溯、节能减排等领域融合推广。继续强化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实施保障力度,健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实施政策体系,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等统筹支持力度,引导带动全社会参与工业互联网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助力实体经济做强做优做大。

  他建议出台产业强基补链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招引和培育产业链关键环节企业,做强本地供给能力,推动数字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在产业梯度转移方面,聚焦工业芯片、云化软件、云安全等高技术、高附加值领域,支持中西部地区通过税收奖补、租金减免等政策,精准招引全球人才和企业,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做强中西部地区数字产业供给能力。存量企业培育方面,建议通过专项投入补助、成长奖励、试点示范应用补贴等政策,支持全国各地的5G专网、云服务、工业互联网平台等供应商,做优产品与服务,提升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链重点环节的供给水平。

  他还建议政府加大对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5G全连接工厂的专项资金支持,降低企业投入成本、刺激企业消费需求。在基础设施方面,加大对5G工业芯片、5G通信模组、专网改造等新型工业互联网设备设施采购的资金扶持,采用前置补贴的方式,降低企业的硬件投入成本。在应用场景方面,继续加大对5G全连接工厂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推动国内数字基础设施较好的产业集群、龙头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率先建设标杆示范的5G全连接工厂。在企业上云方面,采用验收后补助的方式,加大技改等资金投入力度,引导中小企业加快生产设备网络化、数字化改造,推动重点设备与核心业务上云、上平台。

  他还呼吁在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电力能源等基础条件较好、应用需求较高的重点工业领域,支持链主单位、运营商等机构通过组织解决方案展览会等形式,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在人才培育方面,支持重点企业联系全国科研院所,加强工业数字化人才的定向培育,强化对制造业的人才保障。在技术创新方面,支持科研院所、企业加大对工业软件、工业控制系统、工业信息安全等关键领域的攻关力度,确保我国走上自主可控、高效安全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来源:网络文章整理编辑,分享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