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进步,乡村居民的住房观念和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整体上已经从“生存型”向“舒适型”“生态型”转变。新时代新使命,需要我们积极探索推动建筑业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让乡村住宅更智慧更节能更宜居。

乡村住宅现状与问题

近年来,中国乡村住宅建设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一是乡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持续增加,从2010年31.7平方米/人增加到2020年46.8平方米/人;二是农房结构和建筑材料逐渐现代化,现代结构建造(如砖混、混凝土等)占比从1980年的44.9%上升到现在的89.3%;三是乡村住宅建设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全国各县均设立了专门机构和队伍对农民建房实施指导和管理;四是乡村住宅建设制度及技术体系更完善,住房城乡建设部相继出台农村建设、农房管理、乡村风貌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

当然,乡村建设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乡村住宅难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主要体现在全国乡村住宅建设不均衡、乡村住宅质量参差不齐、乡村人居环境相对较差、乡村配套设施不齐全等。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很复杂,技术方面,有乡村住宅建设工业化程度低、数字化管理工作滞后、绿色化进程缓慢等原因。工业化方面,建设方式粗放、施工精度不高、抗震性能较差、建设周期较长、机械化水平低、季节约束较大。数字化方面,面临着审批建房难、建房管理难、部门协同难、风貌管控难、危旧房治理难。绿色化方面,资源消耗较严重、建筑材料不环保、节能设施不普及、施工过程污染大、建筑垃圾难处理。

乡村住宅发展方向

住房城乡建设部提出了以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为方向,大力推动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对于乡村住宅来讲,这些技术同样适宜。

推动乡村住宅高质量发展,重点是在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三个方面发力,并且推动三化融合,协同发展。

工业化方面,通过系统化集成设计、构件和部品部件生产、精益化施工等方式实现,依靠专门的设计队伍和施工企业,而不是农民自己建房。数字化方面,农房设计数字化可以通过BIM、VR技术提高效率,甚至有些地方还可以通过VR进行选房。农房数字化在审批管理方面也可以发挥作用,包括施工管理、农房管控、运维等。绿色化方面,要从农房节能设施、近零能耗农房、新型的建造方式等方向发力,尤其需要注重乡村工匠的培训。

南国乡村实践探索

以南国乡村项目为例,项目由华蓝集团策划、设计、施工、运营,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武鸣区,用地面积5250亩,是国内首座以农房建筑为主题的农房建筑博览园,主要内容包括农房博物馆、农房博览园、民宿、酒店、游乐园、校友林等。

我们把南国乡村当作研究性项目、实验性项目、探索性项目、示范性项目,通过近十年的时间,应用十个方面新农房科技示范技术、适宜技术共计277项。比如在建筑风貌上,提炼各种农房的风格,有广西壮、侗、苗的住宅风格,也有四川巴蜀风格、江南风格、岭南风格等,未来还有长江以南的农房风格集成;使用不同的建筑材料,如钢筋混凝土和木结构,尽量模拟乡村的场景,使用适宜乡村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在工业化农房实践中,使用钢木结构、胶木结构,在工厂生产成品构件后应用到建设中,既能保证农房质量、结构稳定,也相对美观。数字化应用方面,农房博物馆在设计、建设、运维过程中应用了BIM技术,提升了施工质量和速度,还运用华为的技术做了智慧家居的示范。绿色化应用方面,坚持尊重自然、尊重环境,在山谷间建的农房,完全顺应地形地貌,不破坏水系,尽量使用本地材料,包括秸秆、土坯等;使用太阳能、室外照明系统等新型的节能材料;还应用了光导管、屋顶采光等技术,尽量减少空调的使用。

乡村住宅的“三化”,可以促进乡村生活的“三好”:生态友好、环境友好、邻里友好。生态友好主要涉及建筑与自然山体、水体等大空间关系,如顺应地形建造房子、农房博物馆屋顶坡度与山形一致营造起伏的天际线、把建筑当作是配角而不是主角,同时特别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环境友好关注的是微环境,农房与农房之间、农房与绿化之间、农房和水之间的关系,营造舒适的环境。邻里友好关注的是与当地老百姓和住户之间、住户和旅游者之间的关系。如通过村民运动会、乡村音乐节等活动,创造一个城市里感受不到的社会生态环境。

我们集团希望能够在政府的支持下与国内和东盟各国的企业和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合作,为中国—东盟的乡村建设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来源:网络文章整理编辑,分享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