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铁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其中,智能建造智能装备智能运营三大领域的智能铁路技术体系、数据体系和标准体系框架基本形成,部分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2021年,国家铁路局和国铁集团陆续发布《“十四五”铁路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十四五”铁路网络安全和信息化规划》,其中明确指出,面向智能铁路2.0发展目标,着重围绕“智能建造、智能装备、智能运营”三大应用场景。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韩永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作为一名建筑央企的代表,他非常关注今年的全国两会对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哪些具体的举措。“特别是对建筑行业产业升级,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方面有哪些好消息、好政策。”话毕,韩永刚带着他《关于深化高铁“智能建造”体系建设的建议》来到了人民大会堂。

他认为,深化高铁“智能建造”体系建设,既是实现智能高铁V2.0发展目标的必要条件,也是建筑行业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在工程建设领域,智能建造的第一步是提升机械化施工水平,重点是智能工装设备的研发与应用;第二步是配套数字化技术、信息化系统的加持,面向设计、施工、建管、运营等全流程的智能化作业,实现信息数据的互通。为此,他建议:

推广先进制造设备、智能设备及智慧工地相关装备的研发、制造和应用。明确以国家投资为主的项目,适度增加机械化预算费用,为智能高铁和“一带一路”建设创造有利条件。建立以大型建筑央企、软件开发商、高校及科研院所参与的跨专业、跨行业协同创新体系,组织工程、数学、物理、信息、计算机等多学科研发队伍,开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三维图形引擎、平台和符合中国高铁智能建造需求的国产BIM软件。

分区域分专业打造高铁智能建造的“示范线”和“样板段”。建议在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中西部、东北等区域中,分别优选2~3条高铁试点项目,系统总结在平原、高原、高寒、大江大河、艰险山区等不同地质及气候条件下高铁智能建造的标准,以点带面、一体推进。其中,长三角区域的高铁项目应率先打造智能建造的精品示范工程,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升级,发挥“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的作用。

加强与国际接轨的高铁智能建造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建议完善智能建造标准体系,明确全流程、全环节、全工序的设计标准、建设标准和评价标准。同时,保障高铁智能建造经费投入,将智能建造纳入专项科技计划并给予财政支持,或对智能建造试点项目划转专项经费。建议在铁路信用评价中,针对智能建造独立设置加分项;在招投标过程中,将投标人数字化的应用水平纳入评标办法,作为加分指标等。

建议组织建设、设计、施工、科研单位以及设备制造商等相关方,构建国家、行业、企业、项目完善的产业联盟,为我国高铁升级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建议对高等院校进一步优化多学科交叉的智能建造专业课程体系,培养高层次学科交叉型、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对职业院校鼓励开设智能建造专业和课程,多层次培育企业所需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向工程项目全流程上下游拓展。

(来源:网络文章整理编辑,分享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