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注入新动能

今年上半年,湖北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速21.8%,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6.2个百分点。其中,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是重点领域之一。

从新型基础设施细分领域来看,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可以算作一个关键枢纽节点,能紧密联系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同时向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领域输出解决方案。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是国内首家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已运营1年多,从项目前期工作、建设实施以及投产运营的全流程来看,能更完整地反映先进工作经验和问题。

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依托一中心(计算中心)、四平台(公共算力服务平台、应用创新孵化平台、产业聚合发展平台以及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平台),围绕政产学研用,实现产业商业闭环,运行不久算力就达到饱和,二期规模提升后平均算力使用率达到94%,也即将饱和。这直接反映出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社会需求旺盛,前景广阔。

精准把脉多方调研

新型基础设施作为顺应科技革命潮流发展的产物,相对传统基础设施认知门槛较高。我国已就新型基础设施的内涵范围、重点任务、保障措施进行了顶层设计,但在实际工作推进中,一知半解、打“擦边球”“新瓶装旧酒”等情况时有发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资。

问题是改革的动因,新基建发展联系紧密的微观问题进行了“解剖麻雀式”研究,通过实地走访典型项目,了解在前期准备、建设运营、商业推广等各环节的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并在与政府部门、金融机构、项目投资方和运营方等进行座谈交流的过程中就有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听取多方意见。最终由表及里,层层深入,从各方角度对调研中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反映出来的新特点和新问题进行系统梳理总结,抽象出了共性问题。

总结出的问题大致有:从筹措方来看,概念认识不深,项目名不副实;从投资方来看,融资渠道较少,投资信心不足;从运营方来看,盈利能力不足,服务模式‘内卷’严重;从使用方来看,场景应用尚需突破,专业人才储备不足。

系统对症做好新基建投融资

新型基础设施事关经济社会发展,投资前景可期。调研发现的经验做法和问题难点为基础,提出系列建议,推动新基建投融资模式政策层面不断创新。

一是加快构建政策宣贯体系,完善新旧标准顶层设计。构建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新基建发展宣传路径,完善政策布局中的新基建统计标准和产业分类规划,进一步优化新基建投资统计口径,加快形成新基建与“老基建”界定共识。

二是充分挖掘融合应用场景,创新“循环迭代”商业模式。强化体系布局、整体推进,完善信息通信、网络安全、设备制造、应用开发等传统信息产业链布局,夯实应用场景创新基础。

三是优化投融资体制机制,加强优质项目储备筛选。严格规范新基建项目投融资审核流程,优化前期工作审批核准备案机制;协调督促各地方、各相关单位,按照近期、中期、长期三类,储备一批新基建重点领域优质项目。

四是探索实施融资方式创新试点,拓展市场主体融资渠道。发挥好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撬动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新基建项目,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来源:网络文章整理编辑,分享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