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北京市建筑绿色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共七章六十一条,分为总则,规划与建设,运行、维护与改造,科技与产业支撑,引导与激励,法律责任,附则,自2024年3月1日起施行,旨在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污染和碳排放,提升建筑品质,改善人居环境,推动建筑领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办副主任、法制办新闻发言人王爱声表示,条例的立法思路是以人民为中心,注重提升建筑安全耐久、健康舒适、便利宜居等综合性能;围绕建筑全寿命期管理、全领域推动、全产业支撑的立法思路综合施策,注重系统性,正确处理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实事求是,合理确定现阶段建筑标准和运行管理要求,体现循序渐进、逐步提升;创新驱动,强化科技支撑,助推产学研用合作,激发市场活力。

  条例明确,建筑运行、维护、改造的责任要求,建筑所有权人承担绿色运行、维护管理的责任,保障建筑安全稳定运行。建立健全民用建筑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制度、公共建筑能效分级管理制度;实行绿色建筑标识制度,政府性资金参与投资建设的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应当申请绿色建筑标识;有序推动既有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与城市更新项目相衔接,在尊重建筑所有权人意愿的基础上,鼓励与建筑内水、电、气、热等专业管线改造同步实施;推进建筑绿色化拆除,落实建筑垃圾处置责任。

  条例提出,北京市新建民用建筑执行绿色建筑一星级以上标准;新建的大型公共建筑、政府性资金参与投资建设的民用建筑、城市副中心居住建筑执行绿色建筑二星级以上标准;新建的超高层建筑、首都功能核心区建筑、城市副中心公共建筑执行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

  同时,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在销售现场、房屋销售合同和验房指南中明示绿色建筑等级、装配式建筑要求、建筑节能标准和可再生能源应用等内容。此外,本市还将推广超低能耗建筑,推动政府性资金参与投资建设的新建公共建筑优先执行超低能耗建筑标准。

  此外,条例规定,个人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或者超低能耗建筑的,可以给予适当政策支持。

  条例还规定,北京市将建立公共建筑能效分级管理制度,年度用能超过标准约束值的,公共建筑所有权人应当加强节能运行管理;超过标准约束值80%的,建筑所有权人应当同时开展能源审计;连续两年用能超过标准约束值80%的,建筑所有权人应当按照规定实施节能绿色化改造。

(来源:网络文章整理编辑,分享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