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战略的推动下,零碳园区的建设将是国家战略从宏观层面到微观层面的有效落地,是历经低碳园区、近零碳园区的持续优化迭代,是实现园区二氧化碳净排放量为零的更高要求。零碳园区建设是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从打造全生命周期园区零碳化管控设计入手,数字化赋能、完善政策支持、“标准+技术+试点”模式先行、零碳园区建设与零碳城市建设相结合,探索零碳园区建设的可实现路径。

在园区规划阶段,通过诊断规划和顶层设计,明确零碳园区的建设目标与实施的全部流程、方案。

一是做好诊断规划,确定零碳目标和线路图。对于现有园区的零碳化改造,需要针对现有产业结构,构建碳核算模型,进行全量碳数据汇总,进一步科学估算园区碳达峰目标值和达峰期限,在此基础上,结合零碳园区自身具备的能源转型、应用转型、数字化转型三大核心能力,科学选择碳中和路径,并制定分年度、分领域的详细减排时间表,形成精细化的碳排放控制方案,以确保减排目标切实可行。

二是完善顶层设计。对于新建园区,在园区定位、产业选择、空间布局等层面依据碳中和理念统筹规划。根据诊断结果,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原则,按照“规划、建设、运营”的基本思路,参照零碳智慧园区蓝图有计划、有安排地推进零碳智慧园区建设。此外,充分发挥园区管委会的公共服务职能,强化零碳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多渠道统筹资源,为园区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在园区建设阶段,通过对园区产业和基础设施进行零碳改造与新建设施的绿色方案,实现建设阶段的零碳化,同时为运营阶段降低能源消耗奠定基础。

一是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广普及碳应用,促进产业链优化,并结合实际情况制订产业优化方案。淘汰落后产能,避免引入高耗能、高污染、高碳排放项目和企业进入园区;利用低碳设备、低碳技术及低碳材料进行技术改造、装备升级,提高能源利用率,进一步实现园区高耗能行业转型升级;引进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从源头上筑起绿色低碳发展屏障。

二是根据园区碳排放碳达峰行动方案,完善空间布局,加强低碳基础设施建设。首先,全面考虑零碳能源体系、零碳建筑体系和零碳交通体系的布局,因地制宜规划园区可再生能源(风电、光伏、地热等)区域。其次,推广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使用,鼓励在建筑、生活设施中使用可再生能源利用设施。

在运营阶段,通过健全要素配置、创新商业模式,进一步完善碳交易等机制,提高园区的用能效率,促进零碳园区的实现。

一是全要素资源配置。加强全要素保障,通过整合配置相关土地、机制、金融、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要素,实现对园区内碳排放及用能的综合分析和实时监测。

二是多主体参与监管。首先,建设涵盖园区企业、园区管理机构、政府主管部门各层级、多方位的监管体系,建设碳监测、碳减排、碳补偿激励机制等碳监测服务平台,实现多元化、信息化监测模式。其次,多平台互联互通,积极打造碳排放管理信息平台,积极推进园区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招商引资服务平台等互联互通,积极建设低碳企业库、低碳项目库、低碳能源储备库和政策工具库等专题信息库,以提高碳排放管理工作的智能化水平。

数字化打造智慧零碳园区离不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5G等数字技术的融合发展,正在改变各产业链的管理、运行、生产、传输模式,促进绿色低碳转型,数字化赋能是建设零碳智慧园区的必由之路。

一是数字化提高经济社会效率。园区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管理效率和生产效率,依托大数据技术进行分析,打造更精准的资源部署,更高效地调度指挥与决策体系,提高零碳园区运行效率与管理质量,提升运营收益。

二是数字化驱动技术创新。数字化驱动零碳、减碳、负碳技术的研发、推广及商业化应用,引领园区经济绿色低碳循环高质量发展。

三是数字化助力碳监测体系构建。区块链技术可通过链上加密存储园区相关数据,有效监管碳排放、碳资产数据,解决园区企业碳额度分配监督等问题。

四是数字化支撑碳核算体系运转。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园区碳排放数据的准确性,有助于园区管理者通过在线监测的方式,更加精准地进行碳排放核算,支撑碳核算体系运转。

五是数字化实现绿色高效、跨域融合。园区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单元,依托“城市数字大脑”,将“双碳”作为一个关键模块纳入城市操作系统,汇聚重点企业、楼宇、园区的监测、污染、交通等多方数据,实现对园区碳排放的全生命周期智慧管理。此外,数字化联接园区和城市碳管控体系,数字化可实现园区内部管理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全联接,同时联接城市碳管控体系。

园区作为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其绿色智慧零碳转型是实现美丽中国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打造零碳园区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是园区智慧转型的必由之路,是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所必须抓住的一波“绿能红利”,是重塑城市发展新格局的需要。

  (来源:网络文章整理编辑,分享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